洗头帽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洗头帽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财经评论家家叶檀中国要健康的城市化

发布时间:2021-06-18 09:22:08 阅读: 来源:洗头帽厂家

财经评论家家叶檀:中国要健康的城市化

财经评论家家叶檀:中国要健康的城市化2012/09/28 14:15每经 扫描分享到好友或朋友圈

分享到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空间 分享到好友 分享到朋友圈 城镇化可以拉动消费,但前提是进入城市的人有消费能力。城镇化的范例有欧美较为完备的城镇化,也有印度式无法拉动内需的城镇化。笔者的一个朋友到印度旅游,看到落后的基础设施与遍布的贫民窟之后,龙象之争的观念完全改变,对印度前途表示悲观,认为印度模式不值得中国效仿。孟买等城市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贫民窟,基础设施不足,很难看到未来。这与孟买贫民的心理是否满足无关,而与国家的经济未来发展有关。城镇化是否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抓手,取决于城市化的质量。9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表示,城镇化是中国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未来二三十年,如果城镇化率的提高保持目前水平,每年将有1000多万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从而持续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能,“这正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动力源泉所在”。健康的城市化将是中国经济增长、内需增长的下一轮动力,畸形的城市化则相反,不仅不会拉动消费,反而会带来“中等收入陷阱”。李克强指出,当前,中国发展不平衡的最大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同时,城市内部也存在二元结构问题,甚至表现为城市中最突出的差距。比如,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就业、社会保障、住房等较多困难,城市和工矿还存在不少棚户区和困难户。中国的城市化已有畸形趋势,主要表现在人口进入城市而未融入城市,城市提前享受到了人口红利与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红利,城市化的成本支付相对滞后,这很有可能中断城市化进程,而倒退回农村经济。另一个表现则是部分城市资源过度集聚,市场化不够,未能利用城市群,形成高效的城市化。最后,在城市化过程中,多数进入城市的人缺乏原始积累,无法提振内需。中国社科院9月发布的首部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指出,2011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达到51.27%,城镇化率超过50%,从统计学意义上,中国已成为“城市化”国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55%,其间1.5亿中国人将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空间、身份转换。不可忽视的是,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市化率仅为35%左右,在许多沿海城市每天总人口远远大于常住人口,而常住人口远远大于户籍人口。如以广东某中型城市为例,中移动等部门按照通信等数据统计,每天人口达到300万人左右,常住人口却只在150万人左右,而户籍人口仅有几十万人。温州、无锡等依靠制造业出口红利振兴的城市莫不如此。据珠海统计部门透露,珠海户籍人口近年增长较快,达到4.18%。当地统计局局长赵力表示,一名外地人成为珠海户籍的人口后,政府对其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起码要花费50万元。所以,提高购房入户准入门槛是政府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方式。而且,珠海还算得上是创新型社会管理做得较好的城市。户籍是中国公平保障均等化的标志,缺乏户籍体制的平等化,背后埋下一连串“地雷”,如养老金无法在国内流通、教育医疗资源不公平等。中国城市化需要引起注意。根据联合国的统计,2010年中国城市中居住在贫民窟的人口比例仍占到28.2%,比同期的印度还高0.1个百分点。9月25日,安永发布《势在必行:提高中国生产率》报告,指出中国的生产率增长正趋于下降,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从2001年至2007年的4.7%下降到2008年到2010年的2.8%,说明城市化未能拉动经济效率的提升。城市化并不必然意味着消费的提升,也可能意味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城市化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上升,在制造红利消失后,可能意味着生产效率的下降;人口未必是红利,缺乏培训的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可能意味着混乱时代的到来。我国急需步入健康的城市化轨道,摆脱卖地、保障不均、资源过度集聚在大城市的恶性循环。

:Hermia

收藏本文文章关键字叶檀 城市化 财经叶檀:关注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城镇化“我们的投资,一定要跟党走,不要离核心区太远了。离核心区太远,结果就是你的资产永远升不了值,变不了现。”3月29日,在由FM90.1湖南经广主办的“财智大讲堂”经济论坛上,著名财经评论人士叶檀提出自己的投资建议,认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在论坛演讲中而保证实验力的测试精度,叶檀描述,“到2020年,估计大概起码有20万亿元的大投资,但是现在政府不会明确告诉你这些投资将投向哪里,将主要拉动哪些行业。但可以明确的是,仍将是一个大规模投资拉动下的经济增长态势,以确保7%-8%的经济增速,这个不会变,唯一的变化在货币,投资不会变。”在她看来,中国的经济建设都是建立各种“圈”,然后一圈圈推进,投资就一定要围绕这些“圈”进行,不要游离太远。那么,在新一轮的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关注点在哪里呢?“沿着轨道交通走。”叶檀建议。同时,她更为明确地指出,围绕轨道交通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值得关注。“新型城镇化”是当下的一个热点,也被很多人看作是新的投资热点。但叶檀提醒,从现实情况看,今后的“新型城镇化”一定是围绕轨道,因此投资时也应把握这一点。叶檀提醒大家注意,最近,国家发改委一天之内通过5条铁路线的规划审批,投资总额达1424亿元。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说明我国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不会收缩,而且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推行和扩大。按照她的描述,一些省份的高速公路建设已经是县县通、村村通了,但这些建设本身基础上是不赚钱的,“赚了GDP”。轨道交通的建设也有这个趋势。到2020年,中国的高铁干线要建成,所有的省会级城市(除乌鲁木齐、拉萨外),到北京的时间不超过8小时;所有的省会城市都通高铁,省会城市之间不超过8小时。按照这个投资规划,中国20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全部都通轨道,所有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都会通高速铁路(基本上是所有县级市以上城市)。在这些描述之外,叶檀提醒,围绕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城镇化是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中国的城镇化往哪走?往轨道线周边走。这个从目前可以看到的投资和各种投资规划可以看出。”叶檀断言,“中国未来是一个建立在轨道交通上的城镇化时期。”这样的投资规模到底有多大?“估计是20万亿元还打不住。”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但有不少观点对此表示担忧。叶檀的观点是,就“新型城镇化”本身的真正有价值的投资来说,应该围绕轨道交通这个“圆圈”,不要到圈外去。她的理由是,“这个‘圆圈’里政府都把各种基础设施和配套都给你弄好了,为什么不往这里面投?”[详细] 09:47

叶檀:智能时代使中国制造面临双重危机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危机:一是低端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原有的产业链条被打断;二是智能时代某些可用机器的制造业回流到美国。日本大和证券资本市场公司的报告认为,初步迹象显示东南亚国家开始超越中国成为低成本制造中心,这种趋势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加速,而中国可能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最近几年中国的工资水平快速增长,制造业的接力棒正在从中国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东盟七国”手里,即泰国、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越南纺织品和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增速都超过了中国,而过去两年,柬埔寨的出口增速也超过了中国。美国最新一期的《大西洋月刊》杂志,以美国制造业回流为主题,同时登载两篇以流向变化分析近期制造业趋势的文章。其主旨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人力成本快速上升导致廉价优势削弱,低端制造业外流;另一方面,美国智能时代的再工业化,使这一波美国国内制造业复苏具有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并非经济周期的简单反映,这一变化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在 “内包繁荣”一文中,CharlesFishman以GE在肯塔基的工业园区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兴衰为例,描述了一幅美国制造业复苏的图景。该工业园区建于1951年,1973年的高峰期有23000名工人。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制造业衰落,这一园区的工人数量已经低于1955年的水平。到上世纪90年代,这一园区已然成为GE的鸡肋,几任CEO均考虑出售该园区。这是美国制造业夕阳西下的典型故事。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年以来,该园区连续有新的生产线开张:其中2月份有一条生产线专门组装最新一代低能热水器,用来替代GE在中国的一家承包工厂。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得GE可以抗拒公认的廉价及高效的劳动力呢?这一案例提供的答案是,技术革新与能源消耗。这款Geospring热水器中顶端是一大堆接线的控制板,当样机抵达肯塔基生产线后,已经生疏多年的工程师一筹莫展,但随后的自由工作气氛让团队找到了具有革新意义的解决办法:重新设计的结果是每五个零件可去除一个,原料成本下降25%,装配时间从中国的10小时减到2小时。最后产品抵达销售点的价格从1599美元降到1299美元。这一案例的背后是几个大环境改变:石油价格高涨使运输成本成倍增长;美国天然气繁荣使美国工厂能源费用减低,这也是美国不会出现上世纪70年代滞胀的主要原因;中国劳动力价格上涨;美国工会近年的政策调整,及美国工人生产率的提高使人工成本在产品中比重逐年下降。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工业界把外包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成本下降利润上升,其中也有相当的从众心理在作祟。时至今日,制造业风向开始出现明显变化,制造业人士开始做新的功课。当然有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服装业,恐怕再也不可能在美国得到二次出头的机会。制造业内包这一现在尚未大规模产生的现象,是否会在美国进一步扩展,还有待观察。无论如何,随着智能制造时代与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某些智能制造重新转移回美国是大势所趋。而在另一篇题为 “inacomestoAmerica”的文章中,著名资深评论家JamesFalows根据他多年在中国的走访经验,向公众指出,某些制造业从中国流向美国的可能模式。在互联的帮助下,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服务的各个环节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其中的特征是从点子到产品越来越容易成现实,而每一款产品升级淘汰周期却在缩短。以往的周期大概是几个月,而今可能是几个星期,在当地生产具有明显的去物流成本优势。新一代智能制造与快速反应技术,降低了产品设计、制造的门槛,对市场的快速有效反应成了抢占市场的制胜法宝。这在中国的快消品领域同样有所体现,只不过,市场对创业者远远称不上友善。中国必须借全球产业转移契机,在中端制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嵌入全球产业链中,这是未来中国制造的生路。[详细] 09:45

叶檀:别扼杀中国新制造的前景 技术稀缺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顽疾,从钢铁到光伏,所有行业均处于产能过剩的轮回之中。这是表像,真实的情况是,我国经济产能过剩与稀缺并存,制造业过剩、核心技术稀缺,一些以高科技为幌子的企业产能过剩实质仍然是制造业过剩。光伏产业是经典行业。2010年1月,有媒体披露,包括多晶硅在内的光伏产业核心技术缺失、装备依赖进口。硅料提纯用的是德国改良西门子法,硅片生产多晶炉是美国设备,生产硅片电池七道工艺,五道需要进口设备,太阳能电池关键生产设备基本依赖进口,我国光伏企业多数还是“代工车间”。笔者2012年底对该行业访问调查的结果,与2010年没有太大区别。光伏企业定价权旁落他人之手,产品终端价格看欧美补贴,成本看工人薪酬与地方政府的眼色,利润看核心设备。每年欧美的光伏设备效率略有提升,设备价格随之上涨,企业为跟上同行步伐不得不更换设备,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即使是光伏行业最景气的时候,核心技术拥有者也能通过饥饿式营销控制下游,拥有技术者是无冕之王。毫不奇怪,光伏行业只能以规模取胜,同行之间进行你死我活的恶性价格战。曾有一位光伏行业的朋友告知,他们公司在海外接获一笔订单,却被国内某家大型企业撬单,手段就是让人结舌的低于成本的价格战。如此做法不仅断送了我国光伏产业的前景,还在国外营造出劣质的中国制造文化,中国制造与低价、低质、无质保挂上了钩。不仅光伏行业,汽车、造船、机器人等行业,核心设备都掌握在欧美日的手中。去年年底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表示,机器人产业的伺服电机、驱动系统电机、码盘等核心部件,我们全都需要进口,包括该公司在内的国内最好的机器人企业,利润不比国外同行高,采购的核心部件和国外一样。中国碰到非常尴尬的情况是,整机可以做出来,但是整体价格下不来;一旦你做出来,外国就开始降价,进行营销卡位战,在成本上面根本没有竞争优势。除了核心技术缺失,工艺流程、生产技术落后也是一大原因。据媒体报道,江西中材太阳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江西赛维的配套企业,以生产多晶硅铸锭用石英陶瓷坩埚为主业。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李伟说,由于技术还不过关,产品合格率不到40%,一直无法满足赛维LDK的需求致使其不得不到国外进口坩埚。由于技术、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差距,中国企业习惯于从先进国家进口核心设备,以从国外进口为荣。笔者最近在珠三角听到的情况,工厂所用的3D打印机、打印材料等配件,主要从美国或者以色列进口。制造业缺少核心技术,中国经济被卡住了脖子。政府强调创新,正是痛定思痛的结果。政府通过税收方法鼓励企业创新,今年开始执行的《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2012年调整)》,新增条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此前在相关专项政策项下已恢复征税的部分重大技术装备;二是近年来国内已具备生产制造能力且技术性能已满足国内需要的设备,以及国内将在短期内形成相当制造能力的设备。国内相关产能已经过剩,设备逐渐成型,政府鼓励企业尽可能使用国产设备。中国要创新,还得靠企业。在珠三角、长三角已经出现机器人公司、3D打印设备公司的集群,虽然工艺较为粗糙,精准性较差,却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别忘了,中国的机械工程的工艺设备正是通过内部企业竞争提升的,中国的电子产业链也是因此形成的。这时,需要活跃的市场融资体系、需要公平的税收政策,需要完善的质保体系,需要无数的企业一起努力这正是中国式硅谷的雏形。如果沿海地区的政府依然以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央企为荣,将扼杀中国的新制造前景。[详细] 10:00

叶檀:中国经济转型取决于内需和城市化9月份各项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出现回暖态势。不过,著名经济评论家叶檀日前在光大银行“集贤汇”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判断是,市场流动性极为紧张,而投资拉动还是惯性思维,未来中国的内生动力在于城市化和内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能否成功也取决于拉动内需和城市化。“经济改革已无捷径可走,面对今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拉动内需被视为要打好的一张王牌。”叶檀表示,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无法在短期内拉动消费,在工业化阶段的人口大国,既要建立社保体系,又要防止社保不公、在某些领域过度福利化。据国家相关部门测算,城市化率提高1%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会产生巨大的消费“累计效应”。( 姜樊)[详细] 10:36

叶檀:三大革命助美国再次成为超级帝国20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的石油危机使欧美经济进入滞胀期。中东国家十倍以上的原油价格上涨,使美国企业赢利大幅下降,通胀大幅上升。这一威慑手段已不管用,通过页岩气革命,美国基本实现了能源自给。据数据统计,从2008年~2011年,通过页岩气技术突破,美国新增1400亿立方米1、指定磨擦系数(μa)Coefficient appointed天然气供应量。页岩气革命使美国进入了低成本制造时代,美欧正在缔造智能制造,从信息控制、物联系统到机器人生产,一气呵成。即使其他国家劳动力价格再低,也无法阻挡美国的低成本步伐。以原油价格为例,美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7%国西德克萨斯油价比英国北海布伦特油价平均每桶低15.88美元,目前两地的原油价格差距每桶已经接近20美元。今年4月份,美国亨利中心的天然气批发价格为1.89美元/百万BTU,而英国同期价格为9美元,德国为11美元,日本进口液化天然气的价格为16美元,比美国高出8倍。低廉的天然气还大幅度降低了电力成本,美国5月份平均工业电价6.57美分/千瓦时,相当于0.41元人民币/千瓦时,不到中国沿海工业电价的一半,不到日本工业电价1/5;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PVC等从美国运到中国港口的价格比中国工厂出厂价还低1/3。中东地区的化工厂与美国相比也黯然失色,低电价将电解铝、电炉特种钢、有色冶金等高载能产品价格大大拉低。新一轮信息革命与能源革命,加上未来的制造业智能革命,使美国再次成为超强帝国。这就叫做:人力是第一生产力,制度是第二生产力。中国能源仍处于煤炭主导的时代,进口原油依赖度越高,运输生命线上遭遇的阻力也就越大,原油海上运输大动脉形成了阻塞口。终于,中国在将水力资源发挥到极致后,煤炭与原油遭遇环境掣肘后,将目光投向了页岩气。9月10日,国土资源部发布了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公告,定于10月25日的招标会吸引了75家单位参与,其中民企就占到了1/3。有近百家企业参与页岩气探矿权第二轮招标,这些企业涉及石油、电力、煤炭、投资、房地产、机械设备制造等多个行业,几乎囊括了所有能源央企和部分大型地方国有能源企业,以及部分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鉴于巨大的投资额与未来的风险,有关部门动用了全国资源投资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在“第二届亚洲页岩气峰会(上海)2012”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表示,我国页岩气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投资需求,预计到2020年,仅气井钻探带来的资金需求就超过4000亿元。而在管建设方面,姜鑫民表示,目前我国天然气主干管道4.9万公里,只有大约美国的十分之一,还需要数千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借助页岩气,能源垄断破冰。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主任张大伟提出招标“两步走”战略:第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招投标市场竞争机制,允许民企和中外合资企业参与与常规油气矿权不重叠的页岩气区块的招标 (这些区块约占全国页岩气总区块面积的23%);第二,对与常规油气矿权重叠的页岩气区块探矿权也将招标出让 (约占全国页岩气总区块面积的77%)。重叠区块将开采权优先给予几大石油公司。但如果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没能达到规定的勘探进度,国土资源部将取消其开采资格,对这些区块实施公开招标。招标门槛降到最低:第二次招标共推出20个区块,总面积20002平方公里,分布在重庆、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8个省(市),只要是中国境内注册的内资企业或中方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金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只要跟具有石油天然气或气体矿产勘查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具备石油天然气或气体矿产勘查资质,就可参与投标。建立明确的游戏规则,建立环境与各方利益保护机制,在管、配套设施等方面建立全方位市场参与机制以打破垄断陷阱,严厉约束权贵企业转嫁风险,是页岩气市场化的重中之重。[详细] 15:23

+加载更多

新疆工作服定做
三门峡订制职业装定做
三亚西装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