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头帽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洗头帽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保经济增长证券市场大有可为-【资讯】

发布时间:2021-07-16 03:01:04 阅读: 来源:洗头帽厂家

本报评论员

一、释放证券市场保增长新能量

2008年12月,中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证券市场迎来18周岁成年大礼。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却陷入了低潮。过去一年来,股市整体跌幅约70%,总市值缩水超过20万亿元,流通市值缩水超过4万亿元。

中国股市陷入低潮的原因众所周知,那就是外有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内有实体经济急速下滑的殷忧,加上2007年狂飙突进后股市内在调整的需要。

为了打赢全球金融危机遭遇战,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已经全民总动员。国务院紧急出台了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十项具体措施,发布了两年内增加4万亿元投资的初步规划。国务院领导“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话音刚落,发改委忙着批项目,财政部忙着减税增支,央行忙着下调利率和准备金率,银监会忙着增加信贷。地方政府也不遑多让,大放“卫星”,描画的投资规模超过18万亿元。

中国证券市场应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为促进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没有疑义的。问题在于,证券市场身处困境,自顾不暇,如何为保增长释放新能量呢?

显而易见,证券市场能否释放保增长的新能量,取决于自身能否早日摆脱困境,实现稳定健康发展。而股市能否早日脱困,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政府能否出台针对性的积极股市政策。政府股市政策的积极程度,又取决于能否深化对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

必须承认,这次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世界各地的证券市场,而且给各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连锁反应。全球逾30万亿美元的纸上富贵灰飞烟灭,极大地动摇了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信任和好感。华尔街投行的利令智昏、评级机构的为虎作伥以及监管者的消极作为,更成为千夫所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证券市场是不是还要继续大力发展?应该如何发展?

审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启示,答案是肯定的。应该坚定信心,继续大力发展证券市场。以放缓证券市场自身发展步伐的办法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必将贻误良机,最终也会得不偿失。

二、大力发展证券市场不动摇

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救援和善后行动中,金融市场越来越成为大国博弈的舞台,大国之间加紧了争夺话语权的行动。以法国领头的欧盟公开挑战二战以来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美元霸权。中国领导人明确提出,应该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正因为有国内日渐强大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做后盾,中国的正当主张才能够底气十足,并赢得国际社会的重视。因此,全球金融市场越是动荡不已,中国越要大力发展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本土金融市场,把自己的主场建设好。

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包括证券市场在内的中国金融体系经受住了考验,运行稳健,没有暴露出大的漏洞,令全世界刮目相看。当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因大面积金融坏账而纷纷陷入衰退的时候,中国金融体系仍能为实体经济提供强劲支持,使之仍能维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这是中国金融体系对稳定国内和世界经济的最大贡献。在席卷海内外的企业裁员倒闭潮中,A股上市公司抵御风险能力整体表现出色,这当中,有证券市场的一份功劳。

保增长只争朝夕,应该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中国证券市场的战略价值。A股1600多家上市公司集结了国内企业界的中坚力量,政府保增长的政策措施,无论是稳住出口还是扩大内需,要落到实处,发挥实效,都离不开上市公司的参与。上市公司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大优势兼备,完全有能力也应该成为保增长的主力部队。

国内证券市场投资者开户数已突破1.4亿户,保守估算,至少5000万中产阶层家庭的财产性收入与股市盛衰息息相关,而股市盛衰又与楼市荣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股市好,正财富效应显现,则一荣俱荣;反之,则一损俱损。在过去一年的熊市里,中国证券市场总市值从最高峰的33.6万亿元下降到目前的12.5万亿元,相当于2007年80%多的国内生产总值付诸东流;流通市值损失4万多亿元,规模与今年全年全国的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相当,而今年全年全国银行系统的贷款增量也不过4万亿元。沉重的负财富效应,成了压抑中产阶层消费热情的一座大山。

因此,在统筹保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时,欲最大限度动员社会资源参与进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好证券市场这个抓手,通过再造合理的财富效应和融资功能,增加投资者的财产性收入,带动消费,拉动投资,使实体经济得到润滑。

三、积极政策助证券市场恢复活力

再造股市合理的财富效应和融资功能,有赖于政府的积极政策。当前,内忧外患,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交叉感染,指望证券市场仅仅依靠自身努力,生产自救,走出低谷,有点不切实际。股市重新焕发活力,呼唤“有形之手”大力拉一把。从根本上来说,政府将保增长列为经济工作首要任务,就是最大、最积极的股市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对股市最大的支持。因为保增长目的就是要稳住实体经济,稳住了实体经济,也就稳住了股市。

当前,中国证券市场有几个重大的关切点,值得决策层在考虑下一步的积极股市政策时密切留意。首先,针对市场忧虑的大小限售股东减持问题,应该有所作为,通过制度创新来缓解集中减持压力。一些有识之士已提出不少建议,如利用外汇储备设立大小非减持封闭式基金,限售大股东自愿承诺最低减持价格,发行可交换债券,等等。这些思路有多大可行性,值得研究。由于央企控股和地方国资控股上市公司占到A股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直接或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权三分之二以上,各级国有股东在减持问题上更应该自我约束,率先垂范。

其次,政府已先后出台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单边征收印花税、免征利息税等措施,下一步还应该免除股票投资红利所得税,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提升证券市场吸引力。可以尝试成熟市场的做法,对一定比例内投资股市的薪资所得,缓征或免征所得税。

第三,再造股市合理的融资功能。由于股市持续低迷,沪市主板自中国南车7月底招股以来,新股发行已停顿4个月,而深市中小板自9月中旬华昌化工招股以来,亦已断流2个多月。应积极引导市场预期,以细水长流的方式再造市场融资功能。鉴于中小企业面临的极大融资困境,加上中小企业融资额度普遍较小,对二级市场冲击较小,再造融资功能不妨从恢复中小板新股发行开始。

第四,推出创业板。创业板经过“八年抗战”,各方反复论证,渠成已久而水未至。年初,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建立创业板市场。现在,应该拿出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时提倡的“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精神,果断拍板,早日推出。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极度深寒,各路资本畏缩不前,推出创业板市场,一定能大大振奋企业家创业的信心,鼓励更多资金流向中小企业,激发证券市场更大活力。

最后,鼓励金融创新。股指期货等衍生产品,国内绸缪已久,也做了应对风险的各种预案,不应因为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就全面搁置,甚至打入冷宫,而应从做强本土证券市场的战略高度出发,审时度势,择机推出。

眼下,全国上下保增长鼓角争鸣,而证券市场犹在低谷徘徊。时不我待,应该拿出与保增长同样大的决心、信心和勇气,支持证券市场恢复活力,支持证券市场和实体经济互相促进,实现良性发展。凭借这样的决心、信心和勇气,凭借保增长导向政策提供的实质性支撑,中国证券市场就一定能走出低谷,收获更大的发展。

PTFE滤袋

打深井

螺旋翅片管散热器出厂价

公司健身步道建设标准

四川钢铝复合翅片管